当前位置: 京报网首页 > 网摘 > 正文

悲剧!12岁男孩因偷4部手机被父亲殴打身亡,父亲已自首并被刑拘

2020-11-06 13:02

环球时报

11月2日,黑龙江清河,12岁男孩在手机店盗窃4部手机,父亲得知后,一边用电线和跳绳抽打他,一边逼问盗窃手机一事,殴打近两个小时后,男孩出现休克等症状,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。目前,孩子父亲已被刑事拘留。

网友评论:

延伸阅读:

孩子偷东西,怎么办?

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,学生犯错误与他们平时的行为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学生犯错误,如何教育是关键。偷窃行为大致有以下原因:

1、较强的占有欲

2、受好奇心驱使

2、受好奇心驱使

2、受好奇心驱使

避免孩子偷窃行为,家长可以这样做:

1、重视“第一次”的教育

无论出于怎样的目的,孩子发生了偷窃行为,家长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,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和耐心的说服教育。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,是不受欢迎的行为,必须努力改正。

如果及时改正,老师、同学和家人同样会喜欢和信任他,如果不及时纠正,将会失去许多朋友,也会受到严厉的惩罚。父母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,不当众训斥孩子,既要让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和期待。

2、刚柔并济

面对孩子的偷窃行为,不能一味的严厉责罚,也不能简单说教。当孩子出现偷窃行为时,父母或临时监护人应该恩威并用,即严厉惩罚和耐心教育相结合,让孩子明白任何人都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所有东西,只能适度满足;任何人都不能非法占有他人的东西,偷窃要付出沉重的代价;偷窃行为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恶劣影响,要学会取之有道。

3、奖惩并用

心理学研究表明,对某种行为直接予以奖励或惩罚是行为矫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。对于有多次偷窃行为的孩子,父母在对其教育的基础上可以和孩子约定,如果在一定时间內不发生偷窃行为,就可以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奖励,鼓励他们继续保持不发生偷窃行为的状态。

当孩子在一定时期内又发生了偷窃行为,父母应给予精神上的谴责以及物质和活动方面的限制,目的在于抑制偷窃行为。对孩子的惩罚要适度,也要防止临时监护人对孩子格外宠爱或对孩子粗暴打骂等行为,导致奖励与惩罚的措施不能落实。

4、引导孩子自我管理

父母首先要帮助孩子认清偷窃行为的动机是什么、有哪些没有满足的需要,其次要帮助孩子找出最容易导致其偷窃行为产生的情境,最后再帮助孩子找出克服偷窃行为的方法。

教育孩子通过自我检查,或主动请老师和同学经常提醒自己,主动向临时监护人报告等等,帮助自己改变偷窃行为。

原标题:12岁男孩偷手机被父亲殴打身亡,嫌疑人投案自首被刑拘

来源:综合环球时报 梨视频 网友评论 澎湃新闻

流程编辑:u0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