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京报网首页 > 网摘 > 正文

万里黄河第一隧首线贯通,开车最快4分多钟可穿越黄河

2020-11-06 14:32

人民日报

近日,济南黄河渡口旁,“泰山号”盾构机破土而出,中国铁建承建的“万里黄河第一隧”济南黄河隧道东线隧道率先贯通。这标志着我国在建的最大直径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取得重大进展,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穿越地上悬河!

隧道计划于2021年10月建成通车,届时,市民开车最快4分多钟可“穿越黄河”,比绕行济南黄河大桥节约近一个小时。用隧道穿越黄河,突破了黄河对沿线城市发展的制约,也能有效保护黄河沿线生态,降低对环境影响。

从此“君不见黄河之水‘天上’流”,为中国建设者点赞! 

网友评论

延伸阅读

“万里黄河第一隧”济南黄河隧道首线贯通

由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“万里黄河第一隧”济南黄河隧道工程东线隧道10月30日率先贯通,标志着我国在建的最大直径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取得重大进展,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穿越地上“悬河”。

济南黄河隧道全长4760米,其中盾构段长2519米,设计为双管双层,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,上层为双向六车道公路,下层为轨道交通。隧道管片外径15.2米,是目前黄河上最大的隧道。

据中铁十四局项目部盾构经理董冰介绍,工程采用两台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,盾构机开挖直径15.76米。在掘进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河底长距离钙质结核层,有1000米的区间为钙质结核“密集区”,最硬岩石强度达到45兆帕,相当于高铁桥墩钢筋混凝土的强度。最难的一次26个小时只掘进了2米,取出58块坚硬的石头。

中铁十四局集团充分发挥在水下大盾构施工领域核心技术优势,在院士专家团队指导下,以李海振创新工作室为主导,依托大数据、BIM和物联网技术,对隧道遇到的复杂难题进行了专项科研攻关。改造优化了世界最先进超大盾构机,研发应用“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废弃泥浆环保处理及资源化关键技术”“高粘粒地层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防结泥饼技术”。已形成科研成果18项,报审实用专利13项,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盾构隧道建造能力和技术水平。

据悉,该工程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标志性工程,计划于2021年10月建成通车。届时,市民开车通过水下隧道最快4分多钟可“穿越黄河”,比绕道济南黄河大桥节约近一个小时。

(原标题:万里黄河第一隧首线贯通!人类首次穿越地上悬河)

来源:综合自人民日报、环球网

流程编辑:U016